C-Hub成大創意基地─產業、學術與城市的新發展
文 │ 異鄉人 中央機制與教育機制合作的成功案例,不僅國外有所成果,國內也有許多值得推崇的案例─成功大學的C-Hub計劃。 透過C-Hub,成功大學作為一個教學研究單位,不只將眼光放在學校本身,更著眼於以城市為單位所發展的大文化經濟體。成功大學結合企業與政府所打造出的這個非...


台灣當前科技藝術發展上的優勢與缺點
文 │ 羲千鬱 資訊科技是台灣目前工業的主要項目,也是現時經濟成長之所賴,因此我國無論學術上或產業上其實都蘊藏著大量豐富的科技種子,除了在執政時繼續它的優勢之外,如何再深化並與藝術結合?使之成為一種全民的運動?需要執政當局的魄力,在有計劃、有目標的導引下,利用打造「科技島」...


Le CNAP:扶持藝術家的法國藝術機構
文 │ 異鄉人 中央機構扶植藝術家的案例,以法國為例─法國國家視覺藝術中心(Le CNAP),為法國官方輔助當代藝術的重要機構之一,主要專注在當代藝術領域年輕藝術家或藝術相關專業人士之輔助,並將其國內的藝術家推廣至世界。 (圖片取自Le CNAP...


如何用文化外交建構軟實力?─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
文 │ 異鄉人 整理 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前身為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成立於1994年,由跨部會所設立而專屬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之單位,與駐法國代表處合署辦公,為文建會於歐洲派駐於法國的唯一文化推展之窗口。自 2006年...


當前世界科技藝術的現況
文 │ 羲千鬱 建構一段新的歷史,是需要協調性要很高的過程,但歷史不是僅僅記述自然演化的流變,它們因應不同的目的與標向,可經由某種運作被重新定義、重新塑造、重新架構出來。就如美國的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或是抽象表現主義或貧窮藝術等,通過國家...


教育新定位─MIT Media Lab與ZKM科技藝術中心
文 │ 異鄉人 在科技社會的當下,世界各國紛紛針對科技之於人類的影響力,成立相應單位,藝術領域與科技結合之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目前臺灣所見的科技藝術仍單向著重於實用主義與經濟重商效益(包括台灣所謂的文創)。若著眼於在全球各地,事實上有許多案例容我們參考。...


柯文哲市政白皮書─用「文化」改變台北
文 │ 異鄉人/摘自:柯文哲【柯P新政】市政白皮書 「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是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最核心的選舉主軸,對於如何用「文化翻轉都市」,他在市政白皮書中提出「文化自治」的重要政見,他誓言徹底改善現今不公不義的文化發展體制,推動文化權力與資源分配的革命。 ...


烏托邦的實踐哲學擁護者─陳志誠
文 │ 異鄉人 整理 基於一種烏托邦的策略,陳志誠因而是新保守主義者;而基於同樣的烏托邦策略,他毌寧更是一個激進的實踐哲學擁護者,然而他是一個藝術家。 藝術家 陳志誠迥異他人之處在於,他毫不避諱恪守著一個獲致語言的方法論進路,最終通過了實踐經驗,發展成一種創作的本體學。對...


科技藝術的身份驗明
文 │ 羲千鬱 當代藝術是要找尋一種能夠將個人觀點放到藝術的可能方法,這項觀念能與藝術史、日常的或是自我的意見有關;這樣的歷史可追溯自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質疑傳統約定俗成的繪畫,並提出「Ready-mades」(現成物,指機械生產大量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