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犧牲主義:現代主義、當代藝術與後現代之簡明釐清
文 │羲千鬱 現代主義、當代藝術是兩個時序、屬性不同的龐大體系,這句話我所指涉的僅是藝術實踐範疇為主的藝術史體系。為了更具體說明,我們選擇承接現代主義的當代、後現代詞性範疇之概略闡明做為當代藝術要義闡明之起始,因為在進入本文之前,我們得先概括劃界現代、當代及後現代藝術三個在...
新犧牲主義:藝術之於社會學,朝向一種「藝術社會學」?
文 │羲千鬱 藝術之於社會學,朝向一種「藝術社會學」? 今日之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面向中,依據1998年的Strassoldo所出版之數據,在歐陸之文化古國義大利僅有0.5%的社會生產可以被視做是藝術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當代社會結構性功能之文化論述參與
文 │羲千鬱 思慮如何參與形構社會體之文化論述? 文化在此僅以相關於藝術(即藝術作為名詞性質之專門領域:美術、音樂、建築……),及對焦在社會結構中之論述形式以作為本文在此所欲看待之範疇。社會中任一被視為“文化”一詞,皆蘊含其精英主義、教養、專門知識與獨特性或社會化過程等意義...
何謂文化政治?
文 │ 引自:曾少千「漢斯‧哈克的文化政治探索」 何謂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是後現代論述的焦點之一,涉及階級、種族、性別等層面的探討。在各種社會型態中,不同族群之間存有明顯或潛在的衝突,不同世代、性別、階級、種族之間皆存在著區隔(divisions),而社會區隔的複製與重現大...
觀:中國繪畫藝術
文 │ 羲千鬱 觀賞與身體的意象 「觀賞」一詞在中國繪畫中不僅代表著對作品美學品質的把握「欣賞」,同時它也意味著鑑定「鑑賞」。只針對前者容易流於看圖說話,而後者則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怎麼樣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篇幅中說清楚。因此,這裡我們感興趣的是古代人是如何看待繪畫創作。事實上...
TO BE 歐洲電影 OR TO BE 好萊塢模式(完)
文 │ 吳珮慈 在《慾望之翼》中,我們並沒有要特別去認同某個角色,從這個角色進入一個故事的劇情發展。《X情人》就不一樣了,它的鏡頭時數都很短,而且鏡頭數目很多。在70年代之前的影片大概只要400個鏡頭,現在的影片大概需要800-1200個鏡頭,鏡頭切分的很細。《X情人》和《...
新國際秩序─文化研究與文本
文 │ 羲千鬱 1956年,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 ( Raymond Williams )和李察‧霍加特 ( Richard Hoggart )對於當時英國文學研究中的「大傳說」不滿,認為文學不僅是為了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而是更應該接近勞工階級。因為中下階層的大眾更喜歡通俗...
想像的宮廷─當代音樂開啟(下)
文 │ 異鄉人 (整理自 羲千鬱口述檔案) 由聲響這個「聲響自身」如何組構作曲?如何當作一種再現?或是如何把它當作一種元素?參數(參數必得有一個方程式,而它是其中的一部分)跟元素是不一樣的,有繪畫經驗的人較能理解「點」是可以獨立出來建構一件作品的,「線」、「面」也都一樣,所...
TO BE 歐洲電影 OR TO BE 好萊塢模式(二)
繼上一篇對於歐洲電影和好萊塢模式的概述說明,接下來以《慾望之翼》和《X情人》來作比較。 《X情人》裡面是描述一個天使很喜歡一個外科醫生(梅格‧萊恩飾演),於是便下到凡塵來,但結局是女主角因為出車禍而死掉。這部片是個愛情浪漫劇,故事的基本素材是從溫姆‧溫德斯的《慾望之翼》來的...
TO BE 歐洲電影 OR TO BE 好萊塢模式(一)
文 │ 吳珮慈 今天要談的是歐洲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有什麼不同,或者到底有沒有歐洲電影這個詞的存在。在歐洲內部有兩股不一樣的勢力,有一方持反對論調,他們不認為有“歐洲電影”這個詞的存在,因為歐洲包括這麼多國家,歐洲電影如果是這麼多國家電影的總和,那麼就沒有意義了,因為歐洲具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