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文化經濟體─CULTURE NEXT

  • etrangerwebsite
  • 2015年1月19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文│ 羲千鬱

文化與經濟就多數國人而言總存在似是而非的的牴觸,另外,就部分國人而言,文化經濟體這個詞幾乎是新生概念,但提出的因由,終是在期盼以先進文化國度長期佈署、治理所展現的文化產業,來替代多少還是思考經濟領域較低階之模式行為或著重非與時並進的重商主義:文創?(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同樣的,在我國文化權能與治理也一直存在著詰難,或許有,若真有,也理應是在「治理」運作層面;藝術創造實踐與推理邏輯或說技術官僚難免有爭議及協商! 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以「文化翻轉」的〈改變首都,從「文化」開始 —「市民參與、文化民主」〉贏得市民信賴,此刻,相信大部分的知識份子除了期待,思慮間問號也持續增加! 台灣如何能跳脫已很長一段時間且過時的文化實業觀點?轉而以當下紮紮實實存在的文化經濟體來「文化翻轉」,逐步佈建令市民幸福的文化權能與創造產業實體的擘劃與實踐?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台灣之藝術教育體系與西方脈絡之藝術思潮引入篇(二)

文 │羲千鬱 50、60年代藝術家作品不全是承續早期藝術家,它們更在逐漸開闊、平滑無溝紋的空間展現出較不固定的且帶遊牧傾向的內容。我們會想到興起於戰後,台灣藝術史上具重要地位的繪畫團體「五月」、「東方」,其主要活動時間,起於1956、57年之交,終於1970年前後。一般對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