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慕尼黑電視與電影學院

  • etrangerwebsite
  • 2015年2月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文 │ 異鄉人 整理

德國電影始於馬克思·斯柯拉達諾夫斯基(Max Skladanowsky),並影響德國表現主義的羅伯·特威恩(Robert Wiene)、弗裏德里希·威爾海姆·穆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等人,導演佛列茲·朗(FritzLang)所執導的電影大都會(1927年)被認為是第一部科幻電影;奧裔美籍導演約瑟夫·馮·史坦伯格(Josef von Sternberg)於1930年拍攝的藍色天使為第一部德語有聲電影。

1970至1980年代,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文.溫德斯(Wilhelm Wenders)、甯那·華納·法斯賓德(Werner Maria Fassbinder)等德國新浪潮導演提高了西德電影於國際的地位。始於1951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

The-Day-After-Tomorrow-stills-the-day-after-tomorrow-2276680-1600-649.jpg

(圖:羅蘭∙艾默里奇所導得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劇照)

今天來介紹一下知名大導演-文.溫德斯(Wilhelm Wenders)畢業的學校–德國慕尼黑影視學院(Hochschule für Fernsehen und Film München,簡稱HFF),此校成立於1996年。慕尼黑影視學院開設有5個碩士專業,畢業後授予DIPLOM文憑,如電影院與電視播放電影、攝像專業、劇本專業、紀錄片與電視新聞專業、製片與傳媒經濟學等。慕尼黑影視學院還開設有教師專業,如通訊經濟學和技術學等。此外還開設有兩個培訓專業,如劇院、電影與電視評論和電影與電視製作等。

此學院也不只滿足於符合當今的電影市場,更致力于思維既觀念上的前衛與藝術性所能導致的進步。辦校理念中強調“做中學”,因此所有的做品製作與指導都是在工作室中進行。正是在這樣的過程,學生能將創作實踐與理論結合在作品當中。除了提供影視專業的工作室,也有技術人員能夠提供作品製作上的協助。

慕尼黑影視學院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像卡洛琳·林克(Caroline Link)和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Florian Henkel von Donnersmarck)這樣的奧斯卡獎得主以及羅蘭∙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這樣的好萊塢大腕都是從這裡畢業的。

(影片:慕尼黑影視學院2014作品的集合版;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kou8JJKGo)

文章整理自: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台灣之藝術教育體系與西方脈絡之藝術思潮引入篇(二)

文 │羲千鬱 50、60年代藝術家作品不全是承續早期藝術家,它們更在逐漸開闊、平滑無溝紋的空間展現出較不固定的且帶遊牧傾向的內容。我們會想到興起於戰後,台灣藝術史上具重要地位的繪畫團體「五月」、「東方」,其主要活動時間,起於1956、57年之交,終於1970年前後。一般對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