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羲千鬱
在許多的工作室行為藝術或表演藝術案例中身體機能主義日益被關注,身體與道具、器械或其他科技媒體的碰撞中此課題更形顯現;包含了身體在(與)空間中的度量、攝影機具介入後伴隨而來之身體影像化…等等。
而在當代劇場中的「舞台」不是框盒的單一收受模式,觀眾之觀看亦然。之於當代藝術它提供一個劇場性的平台,一處可供藝術家身分整序塑形的空間。劇場性空間不再是一角一處之侷限,而是透過複合式的空間整合形成多個介面。這樣場境當中,藝術家也將透過當代造形藝術的物件、錄像或互動裝置、觸覺、聽覺、嗅覺…等等,來使得劇場性質的空間在造形藝術創作裡能是積極的參數,來開啟身體烏托邦。
當代劇場中的流動可以透過不同戲劇敘事的方式、時間的多重性(次序、距離、頻率…等)、非單一向度的舞台建構中(場景轉換)被探討。就如歷史中開始結合影像、表演與事件的跨領域作品,它啓迪了之後一九六O、七O年代數十年跨領域的當代藝術趨勢與風潮。而在當代藝術家更能掌握多媒體、多媒材的今日,數位媒材的藝術家也將透過數位電子運算的介面、點對點的指令與相對反應,來促使經過數位程序、電子檔案化的聲響與影像與演出構作結合。聲響在媒體藝術創作發展中也漸漸具有決定性的主導地位,從現代音樂對fluxus的影響,到聲響的空間性與錄像雕塑的關係,到當代的影音互動,聲響不只是媒體的其中一種軌跡,它簡約、擴散、非物質性的部分,成為各媒體跨領域的公約數。
裝置、建築、劇場、表演、舞蹈、影像、聲響…等等建築身體烏托邦可能的要素,它們提供給藝術家透過身體機能想像與實踐的理想新世界。共構的諸多模式充滿了澎湃激撞與繽紛火花!
(圖:
取自Archdaily網站
Architects: Kadarik Tüür Arhitektid Location: Talli 2, Viljandi, 71011 Viljandimaa, Estonia Structural Design : IB Printsiip OÜ, Tonu Peipman, Viljar Sepp Client: Viljandi City Area: 2000.0 sqm Year: 2013 Photographs: Paco Ulman, E. Riig)